循環使用,一周期為12個。經常與天干配合使用,60個為一周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時辰干支,共八個字,因以得名。

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也叫生肖。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紀時辰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以12時辰為1日之紀時法,在周髀算經已有雛型[1]干支紀時法則源起年代未明[2]

地支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份、近似公曆月份、對應的生肖、紀時的時刻(UTC+8)、季節方位等列表如下。

地支節氣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公曆月份生肖時刻年份除以12的餘數
公元前公元後
大雪至小寒前一日 冬至 十一月 12月 23時至1時 9 4
小寒至立春前一日 大寒 十二月 1月 1時至3時 8 5
立春至驚蟄前一日 雨水 正月 2月 3時至5時 7 6
驚蟄至清明前一日 春分 二月 3月 5時至7時 6 7
清明至立夏前一日 穀雨 三月 4月 7時至9時 5 8
立夏至芒種前一日 小滿 四月 5月 9時至11時 4 9
芒種至小暑前一日 夏至 五月 6月 11時至13時 3 10
小暑至立秋前一日 大暑 六月 7月 13時至15時 2 11
立秋至白露前一日 處暑 七月 8月 15時至17時 1 0
白露至寒露前一日 秋分 八月 9月 17時至19時 0 1
寒露至立冬前一日 霜降 九月 10月 19時至21時 11 2
立冬至大雪前一日 小雪 十月 11月 21時至23時 10 3

 

每年都有一個生肖,在該年出生的人就「屬」該對應的生肖。人的歲數之12的倍數即為本命年,因為當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總共十二個。

 

地支用於時辰: 子為23 - 01。丑為01 - 03。寅為03 - 05。卯為05 - 07。辰為07 - 09。巳為09 - 11。 午為11 - 13。未為13 - 15。申為15 - 17。酉為17 - 19。戍為19 - 21。亥為21 - 23。

 

 

地支季節八方二十四方天干陰陽五行
冬季
冬季 ~東北 30°
春季 ~東北 60°
春季 90°
春季 ~東南 120°
夏季 ~東南 150°
夏季 180°
夏季 ~西南 210°
秋季 ~西南 240°
秋季 西 270°
秋季 ~西北 300°
冬季 ~西北 330°

 

 

地支有六個組合,稱為「六合」,有四個由三個地支組成的局勢,稱為三合局和全會方局,這種地支組合之後,亦會變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 地支六合: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為陰陽 中正合化土
  • 地支三合: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 地支三會:亥子丑會北方水局 寅卯辰會東方木局 巳午未會南方火局 申酉戌會西方金局
  • 地支相沖:子午相沖 丑未相沖 寅申相沖 卯酉相沖 辰戌相沖 巳亥相沖
  • 地支相破: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 地支相害: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 地支相刑:
    •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為無恩之刑  
    •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為持勢之刑
    • 子刑卯 卯刑子 為無禮之刑  
    •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為自刑之刑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6%94%AF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春季

  • 立春 太陽位於黃經315度,2月3-5日交節
  • 雨水 太陽位於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 驚蟄 太陽位於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 春分 太陽位於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 清明 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 穀雨 太陽位於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 立夏 太陽位於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 小滿 太陽位於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 芒種 太陽位於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 夏至 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0-22日交節
  • 小暑 太陽位於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 大暑 太陽位於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秋季

  • 立秋 太陽位於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
  • 處暑 太陽位於黃經150度,8月22-24日交節
  • 白露 太陽位於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
  • 秋分 太陽位於黃經180度,9月22-24日交節
  • 寒露 太陽位於黃經195度,10月7-9日交節
  • 霜降 太陽位於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

  • 立冬 太陽位於黃經225度,11月7-8日交節
  • 小雪 太陽位於黃經240度,11月21-23日交節
  • 大雪 太陽位於黃經255度,12月6-8日交節
  • 冬至 太陽位於黃經270度,12月21-23日交節
  • 小寒 太陽位於黃經285度,1月5-7日交節
  • 大寒 太陽位於黃經300度,1月19-21日交節

中國民諺

由於節氣反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過程,是每年季節變更的重要標誌,因此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要。中國農民為了更方便地根據節氣來安排農事,長期以來形成了一些有關的民諺。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二十四節令歌

打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瀝皮乾;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大寒又一年。

 

十二月節氣歌[1]

正月(寅)立春雨水節;
二月(卯)驚蟄及春分;
三月(辰)清明並穀雨;
四月(巳)立夏小滿方;
五月(午)芒種及夏至;
六月(未)小暑大暑當;
七月(申)立秋還處暑;
八月(酉)白露秋分忙;
九月(戌)寒露又霜降;
十月(亥)立冬小雪張;
十一月(子)大雪冬至節;
十二月(丑)小寒大寒昌。

 

各地其它諺語

  • 中國:
    • 華北地區: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如果立秋時間在日出之前,之後的天氣就會比較冷;如果出現在日出之後,接下來的天氣就會比較悶熱。)
    •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 江浙地區:白露身勿露,赤膊變豬玀。
    • 寒露腳勿露。
    •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 黃河中下游《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頭望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嶺南地區:清明穀雨,凍死老鼠。

 

端午節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B%AF%E5%8D%88

中國傳統節日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82%B3%E7%B5%B1%E7%AF%80%E6%97%A5

 

季節特性

中國人認為四季有不同的特性,分別是「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即萬物在春天出生、在夏天成長、在秋天收成(成熟)和在冬天藏起來(動物冬眠、植物落葉)。

 

四季別稱

中國自古對四季都有很多稱呼[1]

  • 春季:青春,青陽,芳春,陽春,陽中,艷陽,三春,九春
  • 夏季:朱夏,朱明,長贏,昊天,三夏、九夏
  • 秋季:商秋,商節,素節,素商,素秋,高商,金天三秋,九秋
  • 冬季:玄英,安寧,三冬,九冬

紀年 紀月 紀日

民用歷中,以正月朔日為一年的開始,稱為元旦(元春旦)或正旦(正月旦)。民國成立時,廢除農曆的官方曆法地位,同時將農曆正月朔日稱為春節。

在古代,官方通常會指定年號,並確定開始時間(奉正朔);隨後,依順序紀年。比如建元元年、太初元年、宣統三年等。

民國成立時,廢除農曆的官方曆法地位的同時廢除了年號制度。隨後,人們通常直接用民國紀年或公元紀年表示農曆年份,或採用黃帝紀年。

農曆中,同時會使用干支標註年份的順序,比如公元二〇一二年壬辰。

民用歷中,一年內各個月份依次名稱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臘月。

有閏月時,閏月參照上一個月的名稱,標記為閏*月,比如:閏二月、閏三月、閏四月、閏五月、閏六月、閏七月、閏八月、閏九月、閏十月、閏冬月等。

民用歷中,一個月內各日名稱依次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

 

農曆節日

春節,即農曆正月初一日,古代稱為「元旦」、「正旦」等,越南稱為 越南語Tết Nguyên Đán(元旦节),韓國稱為설날。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越南、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美國紐約州等國家和地區法定假日。

元宵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日,亦稱「上元節」,越南稱為 越南語Tết Thượng Nguyên(上元节),韓國稱為대보름(大보름)

上巳節,即農曆三月初三日,韓國稱為삼짇날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日,越南稱為 越南語Tết Đoan Ngọ(端午节),韓國稱為단오(端午)수릿날戌衣日/水瀨日,同音,兩種漢字寫法在韓國皆可用)。

七夕,即農曆七月初七日晚上,越南稱為 越南語Thất tịch(七夕),韓國稱為칠석(七夕)

中元節,即農曆七月十五日,越南稱為 越南語Tết Trung Nguyên(中元节)越南語Lễ Vu Lan(盂蘭禮),韓國稱為백중(百中/百種)망혼일(亡魂日)중원(中元)

中秋節,即農曆八月十五日,越南稱為 越南語Tết Trung Thu(中秋节),韓國稱為추석(秋夕)

重陽節,即農曆九月初九日,越南稱為 越南語Tết Trùng Cửu(重九节)

下元節,即農曆十月十五日,越南稱為 越南語Tết Hạ Nguyên(下元节)

小年,即農曆臘月廿三日(北方)或廿四日(南方),越南稱為 越南語Tết Táo Quân(竈君节)

除夕,即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

 

以節氣定義之日

春社,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大約在春分前後。

寒食節,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五日,大約在清明附近,韓國稱為한식(寒食)

清明節,清明當日,越南稱為 越南語Tết Thanh Minh(清明节)

秋社,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大約在秋分前後。

冬至節,冬至當日,越南稱為 越南語Lễ hội Đông Chí(冬至礼会),韓國稱為동지(冬至)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E%B2%E6%9B%86

 

漢族民俗節日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6%97%8F%E6%B0%91%E4%BF%97%E8%8A%82%E6%97%A5%E5%88%97%E8%A1%A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寶寶丸 的頭像
    寶寶丸

    ~@{唯有芙音}@~

    寶寶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